文章详情
不管你是谁,请远离这两种人
最近,“上海某戏剧学院学生通过某短租平台毁了房东整个家”的事件,在网上引起热议。最初学生以拍摄毕业作品为由,不断劝说房东把房子租他一天,态度诚恳,承诺了房东提出的所有条件,并表示出了问题一定赔偿,使房东相信了这位“高素质的”大学生。
可实际上,他将30多人的剧组带到面积不大的家中,无视掉房主准备的鞋套,弄坏了昂贵的实木地板,搬移了整个客厅的家具,把厕所厨房塞满垃圾。承诺只用客厅,却把主人卧室翻遍;承诺拍摄器材只放车里,可白墙上全是器材刮痕……
精心爱护的家被如此蹂躏,房主心痛的同时还是忍住怒火,试图寻求正常的赔偿途径。可那位学生在微信上道歉敷衍几句后,不久就屏蔽了房主,人间蒸发了。
有句俗话,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,但对于有些人而言,说出去的话一文不值,你无端给予的信任,反而是一种讽刺。
与说话不算数的人为伍,总会让我们受到伤害。ta今天承诺一件事,明天就抛到脑后。有事相求时,千方百计,笑脸相迎;兑现承诺时,万般推脱,避而不见。说到底,说话算数是一种基本的修养和行为,人与人之间若连这点都做不到,那还谈何相处?
对你说话不算数的男人,不是真的爱你。有个女同事前阵子分手了,原因是对方“满嘴跑火车”,一开始还觉得他风趣幽默,不当回事。可时间久了,越来越分不清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。说要带她吃日料,突然却说要加班;约好夏天去度假,她做攻略他订票,结果他一句“忘了”让整个计划泡汤;说好国庆见父母,到了国庆却又说还没准备好……
说话不算数的人,其实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。如果随口一句承诺就能换取自己的利益,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答应,待到目的达成,说过的话早就化作空头支票。只对自己的事情上心,却把你心心念念的承诺当浮云,这样的人,眼里根本没有你,所以何不远离?还是与说话算数的人相处吧,世界太大,生活太忙,简单点最好。
炉叔今天看到一个笑话,有人问张大妈,你媳妇怎么样啊?张大妈说,哎哟,懒死了,天天睡懒觉,啥事儿也不做,看着就心烦。别人又问了,那你女儿嫁过去怎么样了?张大妈笑道,可好了,每天在家玩,家务都是婆婆做,早饭都是老公递到床上去呢,舒服得很!
中这样的“张大妈”并不少见,运气不好的,每天都能遇上几个。这样的人,讨厌之处在于,习惯用不同的标尺来衡量不同事物,对于符合自我利益的行为表示赞同,不符合的表示反对,并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于人。现在网络上,把这种人叫做“双标狗”。
你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同事,总是嫌别人做事拖沓效率低,但是到自己这儿就成了情有可原,“今天事儿太多了,你那点小事我明天再处理吧!”
他们对别人总是说,“你那么有钱请我吃个饭怎么了?”“你们有钱人还催人还钱啊?”但心里却偷偷盘算,“好吃的我得藏起来不让他们吃”,“ta怎么还不还钱啊,一点都不讲信用!”
我有个朋友刚当妈,以前不爱上微信的她也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孩子的照片,变身“晒娃狂魔”。可前阵子她突然不再晒娃了,我还觉得奇怪。一问才知,原来她的领导私下有跟她讲,“少在朋友圈晒孩子秀恩爱,那么多同事看到影响不好”。可这位领导自己,也经常发爱人发孩子,每次都赢得一大帮员工的点赞评论。
某男星出轨,和某男星的老婆出轨,同样是出轨,不同人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?帅气小鲜肉约炮就是生理需求,别人就是“丑人多作怪”?丰富就值得夸耀,而女人就会被认为不检点?
这个世界上,一百种人,就会有一百种看待事物的方法。关键是,能否做到以同样的标准一以贯之。对事不对人就是,你能做的事,我也可以;你做了的事,不代表我一定要做。
而对于非要用双重标准的人,不好意思,请不要将你的价值判断强加于我,我们三观不合,希望交浅勿言深,从此山高水长,不与论长短。